摘要:新疆是我国最早种植栽培葡萄的地方,但从近代以来,直到改革开放初期,中国葡萄酒的产业重心,一直是在东部。新疆葡萄酒产业的现代化发展,始于上世纪60年代。当时兵团下辖农四师70团在种植酿酒葡萄的基础上,开始酿制葡萄酒,并于1964年建立了新疆第...
新疆是我国最早种植栽培葡萄的地方,但从近代以来,直到改革开放初期,中国葡萄酒的产业重心,一直是在东部。
新疆葡萄酒产业的现代化发展,始于上世纪60年代。当时兵团下辖农四师70团在种植酿酒葡萄的基础上,开始酿制葡萄酒,并于1964年建立了新疆第一家葡萄酒厂——伊珠,其产地正是在伊犁。
如今,伊珠依然是伊犁河谷的代表企业之一,董事长邹新山和总酿酒师方金也都是“疆二代”。
新疆葡萄酒产业迎来规模化发展,则是从1997年开始。
作为标志性事件,当时有两大葡萄酒公司先后创建,一个是西域酒业,后来成为新疆高端葡萄酒的代表品牌,另一个则是以大手笔投资著称的新天国际。
李勇曾是西域酒业的创业团队之一。对于那段经历,他的印象是“很拼”,当时“有资本,有好的产品,还有一帮愿意干事的人”。
“得干事”,是他作为“疆二代”从上一辈那里接受到的最大影响。西域酒业也在他和团队手中,从第一瓶酒铺向市场,到2001年销售3000万,“就像自己养大的孩子”。
同一时期,新天国际携资本优势,喊出了“踏楼兰,灭西域,敢教长城换新天”的口号,在葡萄酒行业掀起了阵阵狂澜。
由于西域和新天两家公司都属于兵团旗下,出于资产整合等考虑,2002年新天国际并购西域酒业,李勇也憾然离开。
此后近20年,新疆葡萄酒产业逐渐进入工业化量产和酒庄酒同步发展时代,形成了天山北麓、伊犁河谷、焉耆盆地、吐哈盆地四大葡萄酒产区和酒庄群。
而在伊犁河谷产区,除了建厂已有57年历史的伊珠之外,一个名叫丝路的酒庄渐渐声名鹊起,其创始人正是李勇。
事实上,伊犁河谷产区被业界熟知的时间并不算长。
作为中国最西部的葡萄酒产区,因为远离国内主要消费市场,品牌意识不强,自然条件优越的伊犁河谷,在很长一段时间,都是以大品牌的原酒基地而存在的。
身为老牌葡萄酒厂,也是伊犁为数不多的成品酒代表,伊珠尽管历史悠久,但主要是面向本地市场。从产区推广的角度来说,近年来伊犁河谷被更多人知晓,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丝路酒庄。
▲李勇
或者说,是李勇让更多人认识到了伊犁河谷的独特性,而在这背后,则是长达近20年的漫长寻找。
与很多酒庄追求集中连片不同,丝路酒庄的葡萄园地块相对分散。其中,雷司令、贵人香、霞多丽等白葡萄种植基地,是位于伊犁河谷偏东部的库尔德宁,包括3个地块,均属于兵团农四师72团管辖。
而赤霞珠、小味儿多、马尔贝克、沙别拉维等红葡萄品种,则被种植在西临中哈边境线的察布查尔县农四师67团。包括了20多个地块,面积最大的是300亩,最小的只有4.6亩。
所有这些地块,并不是随机选择的,而是李勇在过去20年,一个人一辆车,几乎跑遍了新疆各个葡萄产区,以跑坏5辆车的代价,最终挑选出来的。
▲库尔德宁的野苹果花
因为亲自跑过这些地方,李勇熟悉每个地块的地形、土壤结构、降雨量,甚至知道周边种植的是野杏树还是野苹果树。而这些都被他运用在了葡萄品种的选择上,最终表现为一瓶葡萄酒的口感特征。
曾有经销商想要“复制”丝路葡萄酒的口感,却发现怎么也复制不了。在李勇看来,这就是伊犁河谷的独特性,也是他不惜以20年为代价来寻找的理由。
而李勇的探索,不仅为丝路酒庄寻找到了一片理想的葡萄园,也让更多人看到了伊犁河谷的美丽、富饶和人文底蕴。
今天回过头来看,早从张骞出使西域算起,到丝绸之路的开通,建国后轰轰烈烈的兵团建设,再到如今葡萄酒产业的方兴未艾。
曾发生在这片塞外之地上的诸多往事,何尝不都是探索精神的延续?